首页 > 协会概况 > 协会风采

协会概况

Association Overview

疫情焦虑 怎么办?

所属分类:协会风采 阅读次数:230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9日 09:37:39

疫情焦虑 怎么办?

武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心理疏导的重要性,他强调:“病人心理康复需要一个过程,很多隔离在家的群众时间长了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病亡者家属也需要心理疏导。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可以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一场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病毒防御战”,更是一场与不良心理和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
据调查,出现疫情焦虑的人群中20岁-50岁年龄段占86%,50岁以上占14%,女性占86%,男性占14%。我有个朋友是武汉某医院精神科医生,疫情期间她需要负责100多位确诊病例的心理健康工作,我们曾就如何开展病人的心理健康进行过深度分析和讨论,一致认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不仅是很多病人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社会上的普通民众也有这样的消极情绪。在焦虑和恐惧两种情绪中,焦虑是原始情绪,恐惧是继发情绪;没有焦虑就没有恐惧,有了焦虑却未必恐惧。因此,我今天和大家聊聊疫情中的焦虑情绪。
 
一、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对未来的事物感到难以预测与驾驭而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疫情之下,焦虑情绪人人皆有,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醒我们重视疫情期间的防护,对我们是有益的。而过度地焦虑则属于病理性焦虑,持续时间长、程度比较重,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态,会出现脉搏加速、背部疼痛、食欲不振、失眠、头晕、头疼等症状,久而久之,还会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有严重的个体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二、疫情焦虑会伴随哪些心理疾病?
随着疫情的持续,封城、封闭、居家隔离时间的增加,很多人除了对疫情有焦虑和恐惧心理,还在担心现实问题,比如生活用品是不是能供应充足?会不会失业?生活能不能保障?孩子何时开学等等,再加上缺少运动、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等因素,不少隔离在家、生活不便的居民情绪由疫情之初的不安、恐慌向疑虑、焦躁、抑郁转变。
为了缓解这些不适,很多人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缓解焦虑。比如有人暴饮暴食,他们通过嘴部不停地运动来缓解焦虑,带来的后遗症就是身体超负荷、体重上升,而身体的肥胖和不适只会进一步加重焦虑,所以有些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最近各大网站上的减肥产品价格集体上涨了;有人出现了囤积强迫症。他们通过囤积物品来缓解焦虑,建立安全感,因此某些超市米面油菜蛋肉会出现被抢购一空的现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不是物资匮乏造成的,而是心理能量匮乏引起的社会行为。还有人患了手机依赖症,平日里这类疾病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而疫情期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缓解焦虑,就不断刷手机来让自己注意力得到转移,一旦放下手机就会孤独感倍增,还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总之,疫情焦虑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和行为上的很多变化,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如何战胜疫情焦虑?
我们知道身体创伤相对比较容易恢复,但心理的创伤往往需要随着时间、环境、心态的变化慢慢修复。据心理健康专家的预判,疫情带来的心理阴影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公众普遍的焦虑会持续到疫情结束后三个月左右。因此,越是到了疫情后期,就越需要我们正确应对不良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1.科学认知,做到知己知彼
新型冠状病毒,之所以称为“新型”,是因为我们从未遇到过这样的病毒。而焦虑的产生就是因为对新事物的不了解、不熟悉。要克服焦虑,就要“知己知彼”,就是正确看待自己、看待疾病。
我们知道任何病毒入侵身体都离不开外因和内因双重作用,外因是环境因素,内因是身体因素。对于新冠肺炎病毒,我们要正确看待,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科学饮食、提高免疫力,学会正确戴口罩、洗手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据了解,此次疫情中老年人患病致死率较高,原因是他们身体条件和免疫力、提抗力比较弱,加上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我们要对自身的卫生习惯和身体状况做科学评估,查找自身不足,不习惯戴口罩的要习惯,不会正确洗手的要学会。“知彼”就是通过正当途径学习新冠病毒肺炎的各种知识。这里说的“正当途径”是比较大的官方媒体,建议每个人可以关注2-3个大的官方公众号,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疫情防控的知识,如果采用非正常渠道获取的小道消息,只会加重我们的焦虑感。
 
2.打破常态,调整生活方式
联合国每年的《世界幸福报告》中,芬兰总是连续几年“垄断”第一的位置,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大家知道,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冰岛这几个国家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芬兰人的幸福指数之所以较高,就是因为他们建立了适应极昼极夜现象的生活方式。比如,芬兰人在不出门的时候,就在家陪爱人做饭、陪孩子做游戏等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疫情期间,我们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能逛街就试试徜徉书海,读读平时买了却没时间看的新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工作就陪父母聊天、陪爱人听音乐、陪孩子做手工;不能出去运动就通过冥想、瑜伽、正念等方式,让身体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洗礼,感受疫情期间别样的身心宁静,待到春暖花开重新出发。
可以说,越早适应新生活方式的人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3.关注当下,积极面对疫情
心理学上区分抑郁和焦虑的关键是——抑郁是对过去的事情放不下;焦虑是对未来的事情担忧。也就是说,引起人抑郁的原因是过去已发生的事件;而引发人焦虑的原因则是未来未发生的事情。无论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都是因为没有关注当下,让心或停滞过去,或飘散远方。关注当下,就是把眼光放在当下的时间、事情和人物上,积极接纳当下的一切,无论是正性事件还是负性事件,都怀着积极的心态面对,因为积极心态就像阳光,它会给我们带来能量和养分;而消极心态就像黑暗,它会吞噬我们的健康和生命。
世界上所有的灾难都是关系出了问题,比如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人与自然之间的失衡等等。近些年来,人类捕食各种动物供作己用,不仅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还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灾难。据调查,在众多新发的传染病中,有75%以上来源于动物,非典的来源是果子狸,艾滋病的来源是黑猩猩,新冠肺炎病毒的来源是蝙蝠,还有H7N9禽流感、炭疽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都与动物有关。所以,我们要正视此次疫情,用积极的心态解读疫情给我们的警示,从自身做起,不食用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疫情防控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阻击战,疫情防控持续时间越长,焦虑情绪的积累就会越多,这时疫情期间的心理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当我们靠自己努力仍不能缓解内心焦虑的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以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我在安康祝大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