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心理援助热线服务的特点及应对
所属分类:协会风采 阅读次数:247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1日 10:08:57
疫情之下,心理援助热线服务的特点及应对
张 晖
心理援助热线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之下提供心理援助的快捷、可行的方法,开设抗疫心理援助热线,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帮助处于疫情之下的不同层面的大众提供心理服务,包括提供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促使来电者情绪稳定、维护其心理健康。
疫情爆发以来,为有效预防和减轻疫情带来的恐慌与心理压力,帮助大家纾解压力,科学面对疫情,保持稳定心态,我们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为广大市民提供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以遵守善行、责任、诚信、公正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为出发点,帮助来电者缓解情绪压力、应对现实问题、恢复自我掌控感。心理援助热线不仅仅是对每一个个体本身提供的专业服务,它代表了整个社会服务系统的健全,共同为严重疫情下的人们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危机干预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大程度的战胜危机,恢复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
危机干预的效果表现为:个体可从危机中得到对现状的把握,对经历危机事件的重新认识,以及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有更好的应对策略与与方法。
危机干预是短期的、问题取向的,其目标是尽可能快速且直接的让危机状况产生改变。
二、心理援助热线的功能与特点
心理援助热线有以下三个功能:
1、提供专业服务:我们和热线的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提供专业服务,使其得到具体的帮助;
2、建立沟通渠道:建立沟通渠道的前提是关系的建立,如果没有良好的关系建立,沟通渠道就不会畅通;在当前疫情之下,关系的建立有挑战性,是要考虑多方因素的
3、提供具体心理支持:如果没有畅通的沟通渠道这个桥梁,我们的专业能力、知识储备和心理关怀都无法通达对方。
心理热线方便、快捷、有隐匿性以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
1、来电者的普遍性:多数来电者都处在应激当中,热线是短时的。
2、来电者高应激性:因疫情引发的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应激反应,给予充分心理支持、危机干预;
3、来电者高期待性:针对来电者的高期待能快速聚焦,更给予明确建议、指导;做来电者当下最有力的支持者。
三、心理热线服务与面对面心理咨询的区别:
1、服务设置不同:时间短、不固定具体时长,多是一次性咨询。心理援助热线的咨询时间短,一般是30分钟左右,不固定具体时长,大多是单次咨询
2、服务内容不同:心理援助热线一般不做创伤咨询治疗,因为在没有稳定设置的情况下,触碰求助者内心深处的个人议题,容易引发更多的焦虑,紧张和不确定感。
3、服务方法不同:心理援助热线的热线咨询员更多采用倾听、理解、陪伴、支持的技术和方法。而与心理治疗时所采用的澄清、对质、解释等技术有明显的差别。
热线是一个相对其他的咨询手段来讲方法比较单一的咨询手段,电话的形式局限了我们使用更多更有效、快速的方法,比如:眼神、目光等有效手段。
四、心理热线工作者基本胜任力
面对疫情,助人者对自己的胜任能力进行评估是服务的前提,热线工作者的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等):
1、知识:
危机事件相关知识、疫情相关知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咨询的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哀伤与生命教育;服务人群的需要及特点;
2、技能:
接热线技能;共情陪伴;咨询技术;心理评估;团体干预;
3、态度(价值观):
1)自我觉察与自我照顾;2)自我心理调适与发展;3)遵守危机干预的伦理;
面对热线,助人者要依据能力、时间的限定,把控咨询节凑与深度。
要有学习永远在路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持空杯心态,真正帮助到来电者。而每一次处理危机的过程,都是一个学习成长的历程。
五、心理援助热线的基本工作流程和问题归类:
1、心理援助热线的基本工作流程是:
1)了解情况、建立关系;2)现状分析、抚慰情绪;3)发展策略、总结提升;
疫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 认知问题、行为问题、生理问题
2、主要问题归类:
连日来,在我们心协接待的各种热线中的问题归类:咨询有关预防“疫情”知识的人占比过半,体温、躯体症状、疑病、恐惧者占20%;;被隔离(包括在家隔离)后焦虑症状占50%以上;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睡眠障碍者占20&;抑郁症状占20%以上;强迫症状占10%。
对热线工作有积极作用的三要素是:态度 知识 技巧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关系与态度,倾听是最重要的技术有所为,有所不为。
六、疫情中的心理问题应对原则:
注重正常花、稳定化、协同化、个性化
疫情中的心理问题是与急性应激反应相关的情绪、行为和生理问题;
疫情中的心理问题应对原则,应当注重正常花、稳定化;协同化和个性化;
疫情中的心理问题注重关系和过程,对不同的人群有的放矢。特别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热线平台工作,接听求助电话,不在对方身边,也看不到对方,当有电话打来,作为咨询师,你怎么样能够很快的做一个评估,然后很快的了解对方的状况,对他有需要的地方进行干预。
心理援助是一个相当细致的工作,不能根据模式僵硬的实施,要考虑到实际环境和文化背景,需要掌握稳定情绪的技术,包括倾听与理解、增加安全感、适度的情绪的释放,帮助来电者找到自己的资源。
七、心理热线志愿者的自我觉察
1、要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2、保证身心良好状态,检视自己投入心理热线服务的动机;
3、保持自身的情绪稳定状态,警惕共情疲劳、替代性创伤!
面对危机事件,我们接纳并面对,处理恐惧、悲观的情绪,我们要有奉献的精神,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应对,事件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有备而战,勇气和信心充足,胆大心细,及弘扬奉献精神、乐观主义精神,又讲究客观理性,我们就能减少无谓的损耗和牺牲。
八、危机过后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重建
危机干预之所以必要和可能是因为危机发生有其共性:危机都是因为对稳定的生活中发生了紧急突发事件,这种突变导致人的需要不能满足,,安全感丧失而引发恐慌焦虑、无所适从。针对易感个体或群体进行危机干预,能够防止和减轻人们危机后的不合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促进其社会适应和心理感受, 提高社会应急能力。
随着防疫形势趋于平稳,持续一段时间的集体性应激反应期已近尾声,人们对新冠病毒的担忧逐渐减弱。但心理精神科专家认为,战“疫”胜利在望的阶段,不同人群的心理差异性会逐渐显现,大家会进入一个更复杂的心理换档期。危机过后人们共同的心理需求是,减少恐慌、远离孤单、增加安全感、强化社会支持、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清华大学心理学家彭凯平说:“真正严重的心理问题将在疫情结束之后出现” 疫情结束之后,很多人会产生一段时间的 创伤后应激障碍。疫情之后,一些真正的问题才会渐渐显现,但危机中蕴含了机会,如果我们心理工作者把处理危机当成升华精神、磨砺意志、能力、加速成长,承担责任的重大机遇,那么我们不仅会有超长的发挥,还会获得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生洗礼和感悟。
对于公众来说,这次疫情不仅使一场生命教育,也是一场心理教育,疫情过后的心理重建工作是一场艰巨的战役,我们仍需全力打好心理防疫战。
上一篇:学会三个技巧,让熊孩子愿意听你说
下一篇:疫情焦虑 怎么办?